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张海松院长专访实录
现代医院院长网
2019-07-17

他是中国医院改革的探路先锋,

提出医院高速发展依赖“团组”动力;

他用满腔热忱投身于医院的人文管理,

获得了医院职工和病人的一致赞许;

他是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践行者,

“保定责任”公益活动已经深入人心;

他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胆识,

还有解决问题的智慧与艺术,

更有对百姓健康的赤胆忠心。

记者:张院长您好!您自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已经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30余年,先后担任病区主任、大科主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一路走来,您认为最难、最棘手的事情是什么?

张海松院长:我当了十年的科室医生,十年的科主任,十年的副院长,现在当院长七年了。一路走来,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坚持把自己的内心交给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奉献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应该说不会感觉很痛苦、很棘手。但要说有些棘手的、困难的问题,那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当中,在角色转换的过程当中,怎么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角色来开展工作,这是最难的事情,也往往是比较痛苦的事情,适应后就好了。

记者:贵院已经发展成为保定地域内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明年将是贵院建院110周年,请您谈一下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前景。

张海松院长:河北大学附院已有百年的历史,历代河大附院人的不同努力,造就了今日河北大学附院的辉煌,现在是保定市河北省区域的医疗中心在;希望在国家的医改政策和全院职工共同努力下,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应该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以及医疗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好地服务于保定及周边地区的老百姓,真正解决他们的疾苦。同时,遵守一个公立医院的基本原则,解除所有患者的疾病,使他们不去、少去外地/更远的地方求医。在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中,用更先进的技术解决临床的各种困难;在教学当中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带一批优秀的医生,为基层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是我们的工作。

记者:贵院秉承“仁爱、诚信、敬业、创新”的院训,以“为患者、为社会”为宗旨,获得“国家卫计委医疗扶贫贡献奖”“全国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等多项殊荣。如何让病人在贵院有家的感觉,请谈一下您在医院人文管理方面的经验,对“有温度、有感情医学”的感想,以及对“坚持公益性,为民看好病”办院理念的体会。另外,请您谈谈开展“保定责任”医疗文化公益活动、以及面向社会开展未病先防理念的情况。

张海松院长: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一个百年老字号医院,服务于保定一千万人口,在保定人当中是一个信得过的医院,病人大多来自于各县城,他们相信我们医疗、相信我们医生、也相信我们的技术。让老百姓认识一个医院不是靠广告,是靠心。我们除了技术水平提高以外,我们也从人文的角度讲,真正地解决了保定住院病人的一些基本需求:陪检、陪护、陪送,我们每年投资几百万,保证病人在住院过程中各种检查、各种治疗都有人陪送、陪护,各种标本、各种药品不用家属去操心。我们每年还投资两三百万,保证病号饭是个成本价,剩下的钱由医院补贴,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了,还要一直做下去。现在我们一个病人每天三餐的费用是十六块钱,余下的由医院补助十块钱以上,因为一日三餐十六块钱是吃不了什么东西的,但我们现在的病人吃得很满意。当然有些病人吃得比较好的,可能看不上这顿饭,但是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他那十块钱可能就是钱!我们真正给老百姓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为什么我们成立陪检、陪送?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这独生子女的老人一进入医院,没人去伺候、陪床,或者很难陪护得那么完整,那就需要医院来提供这个服务;我们这个工作可以说在河北省是做得最好的,也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同。当然,医院的付出,也就是回馈社会。我感觉真正为老百姓解决了问题,为我们的就医患者解决了基本问题,将来还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提高我们的影响度!

医院人文的真正问题就是为病人做好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我们讲了很多年,但能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这个说的跟做的有一定距离。我一直在讲,很多的工作人员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工作秩序为中心,而不从病人的角度去出发考虑问题。任何规章制度的制定,都要按照病人的合理需求都是我们应该提供的服务原则。真正为病人提供的服务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技术提高,真正解决病人的疾病、痛苦,这就是我所说的坚持公益性,为民看好病。看好病,就需要医院有人、财、物各种力量投入,也要有我们广大医务者不停地追求,不懈地努力,提高技术,提高技能,提高服务病人的能力。在医院人文当中,还有一种医院职工的人文,如果职工一肚子怨气,是不可能真正为病人服务好的。善待职工、提高职工待遇和职工理念,树立理想,安心、热爱本职工作,这也是医院人文的内容之一。

根据国家的大健康理念,现在的三级甲等医院必须向两翼发展:医院治疗是主体,住院前的预防和出院后的康复也是我们医院的工作内容,这两翼的发展,要做大量的工作。我们在保定提出“保定责任”,就是向前伸出手臂,去预防疾病,教会患者不得病,少得病,得病了知道怎么去治疗和康复。很多人的医学知识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就会被一些假药、假医疗广告欺骗。做好宣传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医务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做这个工作。我们开展保定责任活动快五年了,讲了一百三十场讲座,从农民、工人、军人、学校、政府机关、公交系统、社区,几乎跑遍将近八十个社区。现在“保定责任”的语言已经波及到外省市,使我们的专家和病人的距离拉近了,和社会的距离拉近了,使社会各阶层真正了解医生是为他们服务的,融洽了医患关系,对社会有很好的促进、润滑作用。

记者:贵院努力研究国内外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以高新技术为突破点,开展多项高新技术,实现了医疗技术与世界前沿接轨。张院长您能否谈谈贵院在人才培养、临床与科研创新方面的改变和经验?

张海松院长:我们医院有全国重点学科一个,河北省重点学科一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六个,省级临床重点建设和培育专科十七个,这些专科是在河北省都是前五名的水平,我们的服务水平基本能够解决90%以上的老百姓疾病,就是说绝大多数病人的疾病都能够在这里解决。

医院发展最根本是人才发展。怎么培养我们的团队,这是一个院长必须每天考虑的问题。利用国内国际的各种先进理念来改变陈旧的理念和方式,尽快和国际前沿对接,是我们每天要做的工作。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专业,都要不停地进步。要送出去,请进来。现在我们很多科室都有国外的学者来这里做手术,共同交流、提高;我们的学者也去国际最知名的医学院校、医院,参与他们的工作,进行交流和沟通。客观地说,我们医生的操作能力、诊断疾病能力,跟国际上差不了太多;但是怎么去更系统、更完整地观察病人,达到一个完整体系,这是我们的一个缺陷。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做刚才说的预防、康复和治疗,帮病人做一个链,为病人提供一个完整的服务,这样我们的学科将来会发展得更好。

医院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怎样去培养人才?医院的人才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人才梯队,不同的人群共同协作才能够把医院办好。我们需要医疗人才梯队、学科梯队、教学科研人才梯队、优秀的护理团队、优秀的管理团队、后勤服务梯队。那么说这个培养的过程当中,我们有不同的方式,根据不同的人才,用不同的方式去培训。好比说我们的医生,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去送到上海瑞金和华西医院去培养,我想这批同志回来就是国家队水平,就会造福于保定的老百姓,他的医疗就会有一个理念和水平的改变。那么说我们要送科主任去国外接受国际的概念和理念,和国际尽快接轨,也是一种培养。我们的护理也去新加坡、去香港、台湾,我们的管理团队也派去这些地方,去参与、学习先进的管理。我们曾经去台湾一个团队,我们二十个中层人员去,回来后每个人都很受感动,每一个人都会提供一到两个新点子去改善医院服务当中的事情,我就说有几十个点子出来了,医院管理跟人家的差距的就补上了,这就是说我们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的方案,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人才还得学会使用,我们在人才管理当中分了不同档次,各负其责。给每一层的医生和护理人员都有一个压力的时候,医院就会自动地发展。我一直在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是过去的理论;现在的高铁、动车组,每一车厢都要发力,这个车才能达到时速三百公里,一个车头现在已经落后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动力、每一个团组的动力,我们医院才有一个高速发展,医院就会走上一个快速运转的通道。

记者:张院长您好,贵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与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首个区域内医联体,携手22家医疗机构共建医疗资源集团。在对外、对内交流合作方面,您可否谈一下贵院的经验和体会?

张海松院长:我们要了解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包括:治疗理念、护理理念、管理理念。我们派出了很多人,外国专家也来了很多。现在雄安新区建立,各国学者到保定的会很多,我们也有很多学者在国际会议中讲述自己的观点。这种交流是非常有意义,提高了我们医院的知名度,同时在国际上互相切磋,交流提高。我们国内的一些更高级医院,如就近的北大医院、朝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我们河北大学附院是他们的协作医院;还有武汉的同济医院,也是我们的友好单位:这些医院掌握了世界的前沿诊治和管理水平。我们还送出了一批人在华西医院和瑞金医院进行规培,从年轻一代代培养国际、国家水平的管理学习团队,有利于医院发展。同时,作为一个区域性医疗中心,我们也携手二十二个县市医院建立了医联体,目的是把我们优秀的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传递下去,以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疗、护理、管理水平,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我们在医联体的发展当中,第一个就是网络会诊和转诊系统的建设,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记者:张院长,在国家不断鼓励社会资本介入医疗的大环境下,医生创业或多点执业的声音不绝于耳,您是否也已经感受到人才流动带来的潜在压力?请从公立院长的角度谈谈您认为这一政策给公立医院造成的正负面影响有哪些?请举例说说您有哪些留住人才的举措?

张海松院长:私立医院的崛起是一个必然现象,不同体制的医院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障。近期私营医院的崛起,对我们大医院的人才流失威胁并不大,但是有苗头。终究在我们公立医院牌子下,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还是愿意下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社会进步,更加规范的私营医院可能会对大医院的人才积累产生冲击。能否留住我们的医生,并不仅仅是待遇的问题,他施展理想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院长,用心、用平台留人,比用待遇留人可能效果更好。我们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付出和收入是截然不平等的,但是他们有爱心、有事业追求、有解除病人病痛的愿望,愿意留在我们这种能够施展他理想和抱负的医院。从我一个院长的角色来说,培养的人才是社会的,不是我医院独有的,不论他去到哪里,只要能为老百姓服务,都是允许的,没有必要太计较这些。他走了,我们再培养一批的优秀人才出来。不能太狭隘地说这个人就是你公立医院的,不能到私立医院,我从来不这么考虑问题。他到私立医院能施展、有平台,为什么不让他去发挥他的才能?没问题,都可以!

记者:对于国家倡导的分级诊疗,在配合落实上遇到过哪些问题?是否会面临就诊量的下滑以致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营收入和职工待遇?您有哪些预防性措施来化解这些问题?对于单病种付费、“互联网+医疗”等医改措施,您如何看待?

张海松院长:分级诊疗目的是减轻大型医院的压力。真正的原因是医生的同质化、医疗水平的同质化不够,也就是基层医院水平达不到大型医院水平。国家也在出台很多的方法:全科医生培训、五加三全科医生培训,就是为了解决医生的均质化问题。当社区医生水平和三级甲等医院水平没有大区别时,分级诊疗就容易形成了。现在下级医院向上级医院转得多,但上级医院向下级医院转不出去,为什么呢?作为医生,我感觉到基层医院没法给病人提供同质服务。所以,人才培养和国家政策加强了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时候,真正的分级诊疗就能建立。作为一个三级甲等医院,解决疑难危重罕见病,这是我们的发展目标。我一直给医生们讲做别人不能做的工作,这才是三级甲等医院。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把工作做得更强、更细致、更准确,这是大型医院的出路。这时并不是以收入来判定一个医院好坏,而是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够生存得更好。有时我也讲一招鲜吃遍天,这个病就是我治得最好的话,那么全国的病人都会到我这儿来。这种荣誉满足你的需求,也能解决病人的痛苦。我希望在医院管理、诊疗上提高我们的水平。

单病种付费方面,国家也做了很多试点,这个工作应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大的三级甲等医院中,疾病的复杂性很突出。现在人类社会老龄化,疾病的复杂性更明显,很难去分离出一个单病种。譬如,一个七十岁老人的阑尾炎,与一个二十岁年轻人的阑尾炎病情能一样吗?老年人有得高血压的,有不得高血压的;有得糖血病的,有不得糖血病的;有伴冠心病的,有不伴冠心病的,都有很复杂的病情,你能收一样的付费吗?所以,在单病种付费当中,我们要走很长的探索路,把各种不同的情况说清楚,不能一刀切,就是一个阑尾炎也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对病人,不能违背我们“以病人为中心”的初衷;付费只是一个方式和方法,不能以价钱来决定服务,这是在单病种付费当中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要建立临床路径,规范医疗行为,减少没必要的大处方、烂检查;只有清除不规范的东西才能解决病人的费用问题。

李克强总理强调互联网+医疗,这是非常非常好的。我们医联体协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医联体互联网,解决远程病人、偏远山区病人、甚至偏远村落患者的疾病问题,使其能够享受高级医院的治疗,互联网+在这方面是非常好的手段。我们已经在二十一个医联体成员当中投资几百万,今年年底就能完成这部分互联网工作。这样,我们三甲医院的医生就可以面对县医院的所有医生、所有疾病,病情资料包括视频、音频、甚至X光片、CT片,都可以直接发给我们、我们的大夫再给出诊断。在现实的医疗条件、,互联网条件下,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会解决很多很多基层医生的困苦,使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同等的医疗资源,应该大量推广。我们医院专门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负责这些工作;互联网+医疗先在我们的医联体内开展,以后再扩展。

记者:一方面国家政策取消药品加成,杜绝红包等,而另一方面医护人员涨薪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位管理者,您有哪些措施建议提供给大家以平衡医院的生存和公益性?您如何看待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其他实践,譬如签约家庭医生等?

张海松院长:在医改当中我们取消了药物的加成,甚至耗材的加成也取消,改变了以药养医的模式;这需要两个方面的政策作为前提:一个是提高医疗服务费用;现在河北和北京、天津都不一样,北京一个专家号一百,河北一个专家号三十,天津可能居中;这种地区差异、政策差异很难体现医生真正的知识和水平。我们的医保叫低水平广覆盖,在公共医疗服务当中还是一个低水平,有人统计2017年三级甲等医院亏损率达到40%,有的政府补差到位了,绝大多数都没补差到位,这就是社保。医院要怎么生存?增收节支:增收国家有政策,你增不了;节支,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在医院管理当中,现在院长最大的压力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每年都有政策给医务人员涨薪,但是政府的投入几乎没有,这很麻烦,因为院长也不会造钱。各大医院的医生、护理人员、医务人员都是这样,他所挣的利润空间就是超额付出的那一部分,不这样,医院就不能运营。我没法给他们提供更高的医疗收入和精神收入,还是靠一个信念。我有次说病人到你跟前,你不去治疗,良心上过不去,我总得给他看完了,让他满意地走了,我才能下班吧。绝大多数的医生像我一样,都同样的心态,这就是我们医学界的奉献!

家庭医生签约是一个好现象,但在这个签约当中存在一定的阻力,签约的家庭和签约医生当中怎样才能合作融洽?我建议有老年人、有疾病的家族签约;签得过多,服务质量就会受限制。我曾经给社区医生说,老人、孤寡老人很多,给他摆摆药,有些老人忘了吃药,早中晚摆好了;他药盒里还有药,说明没有吃,赶紧吃了;这种服务很简单,能做到。不是说护士每天到每家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签约家庭医生当中,现在的一刀切现象,可能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做适当调整,不要逼迫达到一个签约率多少,我希望我们要追求的是签约后的服务效果!中央很好的政策,怎么合理地落到真正以病人为中心、真正为病人服务上。

我们怎么才能提供一个优秀的、优良的服务?不要说签约率80%,那有意义吗?三十岁的签了约,他什么病都没有,而八十岁的却没人管!所以,我们还是要做一些适应中国国情、适应自己社会需求的事情。什么人需要签约,我们就给什么人签;别人不需要,你去追着别人签约,有意义吗?甚至还给我来做家庭签约,我都是医生,你签什么呀?现在的一个社区,逼着要签约率多少,这就不对了!

记者:对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关于鼓励国产仿制药等落地政策,张院长您作为院长,如何支持这个政策,并将其落实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张海松院长:我们老百姓的药品、包括一些医疗设备,被西方国家一些高端公司剥削得太多了!我们国家自己研发出来,我想价格至少便宜一半,为什么不去做呢?我们的科学家应该有这个能力,我们一定去做,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病人的负担,才能让那些病人吃得起药、看得起病。否则,就是让医生挂号费减少到一块钱,也解决不了问题!现在还有一块钱的药吗?我希望药便宜些,但是也要保证基本的成本和利润空间,成本和销售盈利是允许的,但是不要有过多利润,那不公平!我在医疗上,首先是说质量,然后再说价位。在同等质量下,我肯定选择便宜的,再选择服务好的,这就是我的原则。在同等质量下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用便宜的药呢?为什么不去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呢?这都是必须去做的事情,也是完全应该做到事情!我想任何一个院长都会支持这件事情,把这件事情做好;也希望我们国家各药厂在研究药物的时候,保证质量,因为生命无价,必须严格执行质量的同等性。只有质量保证了、效果保证了、老百姓认同了、尤其医生也认同了,这个工作才能完全开展。否则,就硬性规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医院也有药物实验基地,也在做这个工作。如果这个药物的疗效非常好,才是真正造福于老百姓,才是真正为病人服务,可以减少老百姓的医疗支出,减少社会的医保压力,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0755-23228976